传统的农田审计,需要面对大量纸质图纸,实地走访了解,耗时耗力。在刚刚结束的全省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审计中,省审计厅首次用上了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,使得农田审计实现了“上天入地”。
“审前,我们要看要算的竣工验收图可以铺满整整一间会议室,按照传统审计思路和方法,根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。”直接参与标准农田审计项目的环境资源处审计师王春雷告诉记者。
引入信息技术,通过Arcgis地理信息系统,成功将卫星航拍图、国土部门标准农田入库图等图进行叠加,使得山地、河流等地形以及上面的建筑物一目了然。“以往都是切割面积再进行计算,现在把地图输入系统,通过内置程序,面积一下子就算出来了。”王春雷说,在先进信息技术的助力下,“标准农田上图入库数据不够准确,建成的电子图库不能真实反映标准农田面积和现状”等问题一一被发现,并得到整改落实。
“有一次我们发现衢州某地块存在疑点,找到现场后确定是滩涂,而非标准农田,当地土管员不承认搞错了,我们往GPS设备里输入地理坐标一核对,对方立马就没话说了。”王春雷介绍,“上天”阶段的充分工作,使得“入地”阶段实现了精确查找、测算。利用手持GPS设备,审计人员很快就在大片土地中找到待核实区块,进行现场勘察,为审计报告做到事实清楚、定性准确提供了详实的审计证据。
据了解,凭借这一创新,整个项目组50多名工作人员,只用短短1个多月,就完成了对全省13个县市、179万多亩标准农田的审计工作。